首页 菜鸟问答正文

简述明末清初“三先生”及其成就

piaodoo 菜鸟问答 2021-03-19 22:44:30 450 0 菜鸟知道

 简述明末清初“三先生”及其成就。

 
答案

明末清初的“三先生”是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他们的成就表现在:都参加了抗清斗争,著书立说,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反思,有可贵的民主色彩。

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士大夫面对危机,寻求改革方案; 提倡以史为鉴,提倡研究与结合现实,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


进步思想主张

政治上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专制,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顾炎武也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这段话后来被后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王夫之认为天下的土地不能被君主一人所有,而应当是从事农业的老百姓都有份。
经济上
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
黄宗羲驳斥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顾炎武、王夫之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
思想上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


各自的思想

黄宗羲
字太冲,号南雷,浙江余姚人。著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等,开一派学案体。他的哲学思想在自然观方面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在认识论方面则主要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他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主张“工商皆本”,提倡发展教育,带有初期的民主思想的色彩。
顾炎武
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他的哲学思想有唯物主义的色彩;在政治思想方面,激烈地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扩大地方权力;在治学方面,他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言。
王夫之
字而农,世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著有《张子正蒙注》《周易外传》《思问录》《读通鉴论》《宋论》等,后人集为《船山遗书》。王夫之是我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宇宙是由物质性的气体构成的,物质世界外不存在另外的精神世界;他强调人的认识必须符合客观对象,但客观对象不依赖主观认识而存在,提出“行先知后”唯物主义知行说;他还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还认为历史发展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总是向前的;他批评了宋明理学家“去人欲,存天理”的道德观,主张满足人生的物质要求,发展自耕农经济。

2、试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清初三先生)的思想学术成就。


答案

正确答案:

明末清初社会进入了比较剧烈的变化阶段某些地区的资本主义萌芽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西方传教士东来为自然科学领域增添了新的内容;统治集团内部门户分立水火不容;各地农民起义高潮迭起冲击了明朝封建政权的统治;满族贵族势力迅速膨胀入主中原建立了新的封建王朝。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民主启蒙色彩的思想家代表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被尊称为“三先生”。他们治学的方法上各不相同在学术上的建树和贡献也各有特点。但是他们都是学问渊博、具有民族气节的反清爱国志士。他们都曾参加过反清斗争都写下了数量很多的著作。 黄宗羲的主要著作《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等。他的主要思想有: (1)在自然观方面具有唯物主义的因素。他认为天地之间只有一气。 (2)在认识论方面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他认为人不必去向外界追求客观事物的道理只要求之于自己的新就行了。 (3)黄宗羲的杰出贡献在于他的反对君主专制的政治思想他指出君主应以天下的利益为重而不能只为自已经营。 (4)他从民本君客的基本主张出发对于君主为保全家天下处心积虑地制定的法进行了批判。 (5)提出制约、匡正君主肆意行为。主张提高宰相的权力以分君主的权力为了限制君主的胡作非为;同时还主张加强学校的舆论监督力量。 (6)提出了工商皆本的主张反映了当时社会变迁的现实和社会的要求。 黄宗羲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和他所提出的工商皆本的思想反映了工商业发展后市民的一些政治要求带有初期的民主思想的色彩在当时是进步的。 顾炎武的主要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他的主要思想有: ①他的哲学思想有唯物主义的成分。他指出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道”是存在于具体的事物之中的。 ②在政治思想方面顾炎武主张限制君权扩大地方权力。他还具有强烈的民族思想。他认为“亡国”是一个封建集团代替另一个封建集团一般人不必参加;“亡天下”则是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和文化存亡的问题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在治学方面他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言。提倡“实学”他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就是以有益于世用为目的而写成的。 王夫之的主要著作有《张子正蒙注》、《周易外传》、《读四书大全说》、《思问录内、外篇》、《黄书》、《读通鉴论》、《宋论》等。王夫之继承了宋代张载的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对宋、明以来主、客观唯心主义的批判继承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思想。王夫之的主要思想有: (1)在宇宙观方面王夫之认为整个宇宙充满了物质性的气构成的。在理、气的关系上王夫之提出了“理在气中”即认为规律不能离开客观事物而独立存在在物质世界以外不存在另一个精神世界肯定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王夫之在批判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他的唯物主义认识论。他强调人的认识必须符合客观对象但客观对象并不依赖主观认识而存在。在知行关系上提出了“行先知后”的唯物主义知行说认为不能离开行去追求知强调行在认识中的作用。 (3)王夫之的哲学体系中还包含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反对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认为静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从这种思想出发明确提出了变化日新的发展观点这种发展观是具有积极进取精神的。 (4)王夫之的历史观也有不少进步的因素。他认为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认为历史发展的总的趋势是不断进步的并以此反对复古主义和历史倒退观对以后的进步思想家和革新运动都有很大的影响。 (5)他批判了宋明理学提倡的“去人欲存天理”的唯心主义道德观提出“天理”即在“人欲”之中主张满足人生的物质要求。主张发展自耕农经济等。 王夫之的思想在当时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由于时代认识的局限他的唯物主义仍处于朴素的阶段他看到了对立面的斗争但未能发现矛盾的普遍性法则。
明末清初,社会进入了比较剧烈的变化阶段,某些地区的资本主义萌芽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西方传教士东来,为自然科学领域增添了新的内容;统治集团内部门户分立,水火不容;各地农民起义高潮迭起,冲击了明朝封建政权的统治;满族贵族势力迅速膨胀,入主中原建立了新的封建王朝。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民主启蒙色彩的思想家代表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被尊称为“三先生”。他们治学的方法上各不相同,在学术上的建树和贡献也各有特点。但是他们都是学问渊博、具有民族气节的反清爱国志士。他们都曾参加过反清斗争,都写下了数量很多的著作。 黄宗羲的主要著作《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等。他的主要思想有: (1)在自然观方面具有唯物主义的因素。他认为天地之间只有一气。 (2)在认识论方面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他认为人不必去向外界追求客观事物的道理,只要求之于自己的新就行了。 (3)黄宗羲的杰出贡献在于他的反对君主专制的政治思想,他指出,君主应以天下的利益为重,而不能只为自已经营。 (4)他从民本君客的基本主张出发,对于君主为保全家天下处心积虑地制定的法进行了批判。 (5)提出制约、匡正君主肆意行为。主张提高宰相的权力以分君主的权力,为了限制君主的胡作非为;同时,还主张加强学校的舆论监督力量。 (6)提出了工商皆本的主张,反映了当时社会变迁的现实和社会的要求。 黄宗羲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和他所提出的工商皆本的思想,反映了工商业发展后市民的一些政治要求,带有初期的民主思想的色彩,在当时是进步的。 顾炎武的主要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他的主要思想有: ①他的哲学思想有唯物主义的成分。他指出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道”是存在于具体的事物之中的。 ②在政治思想方面,顾炎武主张限制君权,扩大地方权力。他还具有强烈的民族思想。他认为“亡国”是一个封建集团代替另一个封建集团,一般人不必参加;“亡天下”则是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和文化存亡的问题,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在治学方面,他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言。提倡“实学”,他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就是以有益于世用为目的而写成的。 王夫之的主要著作有《张子正蒙注》、《周易外传》、《读四书大全说》、《思问录内、外篇》、《黄书》、《读通鉴论》、《宋论》等。王夫之继承了宋代张载的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对宋、明以来主、客观唯心主义的批判继承,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思想。王夫之的主要思想有: (1)在宇宙观方面,王夫之认为整个宇宙充满了物质性的气构成的。在理、气的关系上,王夫之提出了“理在气中”,即认为规律不能离开客观事物而独立存在,在物质世界以外不存在另一个精神世界,肯定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王夫之在批判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他的唯物主义认识论。他强调人的认识必须符合客观对象,但客观对象并不依赖主观认识而存在。在知行关系上,提出了“行先知后”的唯物主义知行说,认为不能离开行去追求知,强调行在认识中的作用。 (3)王夫之的哲学体系中还包含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反对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认为静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从这种思想出发,明确提出了变化日新的发展观点,这种发展观是具有积极进取精神的。 (4)王夫之的历史观也有不少进步的因素。他认为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认为历史发展的总的趋势是不断进步的,并以此反对复古主义和历史倒退观,对以后的进步思想家和革新运动都有很大的影响。 (5)他批判了宋明理学提倡的“去人欲,存天理”的唯心主义道德观,提出“天理”即在“人欲”之中,主张满足人生的物质要求。主张发展自耕农经济等。 王夫之的思想在当时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由于时代认识的局限,他的唯物主义仍处于朴素的阶段,他看到了对立面的斗争,但未能发现矛盾的普遍性法则。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源均为站长或网友整理自互联网或站长购买自互联网,站长无法分辨资源版权出自何处,所以不承担任何版权以及其他问题带来的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站长删除!站长QQ754403226 谢谢。

    有关影视版权:本站只供百度云网盘资源,版权均属于影片公司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切勿用于商业用途。本站所有资源信息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责任,如您认为本站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754403226@qq.com】,在收到邮件后72小时内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piaodoo.com/13906.html

    社交距离(socialdistance)

  • 表距离还在用distance吗?其实你还有其他选择

    表距离还在用distance吗?其实你还有其他选择

  • △5日,海南三亚,核酸检测有序开展。

  • 全国疫情今天(8月6日)最新消息通报:昨日本土新增310+275,其中海南262+46

  • 北京疫情地图分布图实时更新(查询入口)

    北京疫情地图分布图实时更新(查询入口)

  • 搜索

    文章专栏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