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菜鸟问答正文

观潮教案,部编版《观潮》一等奖教案

piaodoo 菜鸟问答 2021-03-19 22:45:16 462 0 菜鸟知道

 阅读: 次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观潮》教学设计与反思
1观潮
课题1、观潮课型讲读课文授课
时间2课时
教学
目标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
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与大海对比让学生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
新课
教学
()分钟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卡片。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四、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去开展教师指导,能及时发现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指导,能更有效地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可以使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掌握课文的整体脉络。同时,提供两种分段方法,提倡学生对课文的多元化理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四、合作交流,反馈检查。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资料,是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了更深的了解。】

部编版《观潮》一等奖教案


免费下载本文档


第一单元

1.观潮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4内容。


【教学目标】

1.认真读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潮汐”的成因及相关知识。

2.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限热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理解并主动积累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限热爱。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2.课件出示: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中的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二、探究识字

1.自由地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把字音读准确。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

4.朗读全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5.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默读课文

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记号。



四、释疑解惑

1.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现在就请大家来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结合你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老师下发的资料,看看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你能解决哪一个,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奇观?

2.学生结合资料,认真研读,充分交流。

3.同学们,你们真是一个个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2.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2课时



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阅读: 次

1.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

2.深入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体会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学生边默读,边批画。)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的内容:

① 。重点体会:人声鼎沸。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学生表演。)()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② 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读出这种感受,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体会两丈多高的水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③ 比较句子。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小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4)引入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道(课件出示文字资料):

(5)播放录像。(快看,钱塘江大潮来了!)

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

教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的元首,有胆大的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了这壮观的钱塘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6)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请你把自己的感受代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

(7)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

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学习第5自然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

4.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是否也能算作是天下奇观呢?

(学习第2自然段,体会:平静、人山人海。)

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二、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放录像)

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上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教师相机点拨,并组织语言,适时评价学生。

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钱塘江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潮来时: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远—近)

潮来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教学反思】

《观潮》这篇课文是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壮丽奇特的景观,我让学生以“读”促思通文。朗读是理解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径。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源均为站长或网友整理自互联网或站长购买自互联网,站长无法分辨资源版权出自何处,所以不承担任何版权以及其他问题带来的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站长删除!站长QQ754403226 谢谢。

有关影视版权:本站只供百度云网盘资源,版权均属于影片公司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切勿用于商业用途。本站所有资源信息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责任,如您认为本站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754403226@qq.com】,在收到邮件后72小时内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piaodoo.com/13936.html

社交距离(socialdistance)

  • 表距离还在用distance吗?其实你还有其他选择

    表距离还在用distance吗?其实你还有其他选择

  • △5日,海南三亚,核酸检测有序开展。

  • 全国疫情今天(8月6日)最新消息通报:昨日本土新增310+275,其中海南262+46

  • 北京疫情地图分布图实时更新(查询入口)

    北京疫情地图分布图实时更新(查询入口)

  • 搜索

    文章专栏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